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武术表演》
教学对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
学分学时:2学分3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简介:《武术表演》前导课程为《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表演》是一门集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实践为一体的专项性较强的课程,是在课程思政、产教融合赋能下以“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育人使命为教育目标。着重培养专业学生在武术表演方向各项能力,创作及演出精湛的大型武术舞台剧目,培养学生从事国内外武术影视演员、动作指导、武行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拓展就业渠道,提升行业竞争力。课程旨在结合本专业特色,探索有文化支撑和价值引导的铸魂育人新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传承、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能力,成为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
《武术表演》课程教学以“德技兼修”为主线,以“艺术表演理论”“武术技能发展”“产教融合创新”“岗位职业能力”为维度,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能力、思想与品德的相互转化与融合,旨在锤炼学生拼搏进取、勇攀高峰、团结协助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职业能力提升,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贡献力量。《武术表演》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基于三转化五维度理念的课程思政创新理念下,围绕“德一技一能”三个主体内容,依托专业实践平台,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全面育人目标。
三、课程建设与育人成效
(一)文化传承与宣传的社会效益
课程建设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己任,积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将武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新媒介相互融合,在数媒时代大发展下,借助北纬18度三亚的海景特色,武术表演课程师生创意设计拍摄《传文承武 海之武韵》宣传片,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地域特色,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2022年4月我校收到中国青年报商邀拍摄教育部主办《传承的力量》端午篇节目,并在央视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播出。8月3日,课程作品《海之武韵》再次登上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世界上唯一领导和管理武术运动的最高国际组织)武动全球展播活动的头条,我校武术学子风采展现在国际武术爱好者的视野中。
学科竞赛竞艺大赛获第一名、最佳创编奖
创编拍摄武术表演作品在视频号等平台点击量近万
(二)“铸魂宏德传文承武”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新时代的瞬息万变中,在国家众多新政策、新指导、新理念的背景下作为习武传承者的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继续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弘扬为主线,以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为旨向。武术表演课程同学们经常参与校院文化品质提升与建设活动,并且课程获校级校园品质提升专业实践示范项目立项。
传统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品质提升
(三)社会服务与实践提升职业能力
武术表演课程在育人过程中一直将传播中华武术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己任,注重课程实践育人环节,为学生搭建平台,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及指导能力。
(四)志愿服务与创新创业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开拓思路,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1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太极拳项目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获国家级立项,《国术兵道俱乐部》、《海之武韵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获省级立项,同学们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向全社会大力普及武术运动及推广武学文化。未来,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组同学将推出更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赛事、活动不断向青少年普及及推广中国武术,希望将中国武学文化的精神通过青少年的群体不断发扬光大。
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并参与武术表演培训、活动组织策划服务
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作为《武术表演》课程教师、习武者、武术文化传承人,在教学、学科竞赛、主题活动、社会服务与实践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道德教育、文化传授、技术提升、职业能力为一体,着力突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唤起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时俱进的开启文化传承新征程,用武术讲好中国故事。
文字|李晓媛
排版|杨涛慧
校对|冯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