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学校体育学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学练赛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帮助同学们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学构建“学、练、赛、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开展校内外教学实训、参与体育活动组织,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对职业岗位认知,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表1 “学”模块对知识目标培养的实现矩阵
模块 | 培养目标 | 教学阶段 | 教学手段与方法 | 教学目的 |
“学” | 知 识 目 标 | 课前准备 | 翻转课堂 | 调动学习动机 提升认知参与 |
课堂中 | 小组学习 | 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 获得学习成就感 提升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多维参与 | ||
师生分享、讨论、讲解 | ||||
课后延伸 | 线上辅导 | 延展性的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
任务打卡 |
表2 “练”模块对思维方式目标培养的实现矩阵
模块 | 培养目标 | 教学阶段 | 教学手段与方法 | 教学目的 |
“学” | 知 识 目 标 | 课前准备 | 翻转课堂 | 调动学习动机 提升认知参与 |
课堂中 | 小组学习 | 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 获得学习成就感 提升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多维参与 | ||
师生分享、讨论、讲解 | ||||
课后延伸 | 线上辅导 | 延展性的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
任务打卡 |
表2 “练”模块对思维方式目标培养的实现矩阵
模块 | 培养目标 | 组织形式 | 教学手段与方法 | 教学目的 |
“练” | 思 维 方 式 目 标 | 授课学时改革 | 22课时课堂讲授 | 对标课该程 理论兼具实践的课程属性 |
4学时实践演练 | ||||
4学时学生说课模拟演练 | ||||
多场景化 作业任务 | 综合性大作业 | 基本掌握设计不同层次体育教学计划的方法步骤; 师生换角情景化演练 生动理解并正确运用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 为日后参加学科比赛做积累 | ||
团队作业 | ||||
学习素材积累与拓展 |
表3 “赛”模块对专业技能目标培养的实现矩阵
模块 | 培养目标 | 组织形式 | 例举主要赛事 | 教学目的 |
“赛” | 专 业 技 能 目 标 | 班内、年级赛 |
小组教学创新设计赛 | 赛中学 学中赛
小赛提兴趣
大赛验成果 |
年级教学创新设计赛 | ||||
个人说课评比 | ||||
教资及考研知识题库答题赛 | ||||
校级学科竞赛 | 校级学生教学创新大赛 | |||
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 ||||
省级国家级大赛 | 职业技能大赛 |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表4 “用”模块对职业能力目标培养的实现矩阵
模块 | 培养目标 | 组织形式 | 主要实践平台 | 教学目的 | 理念 |
“用” | 职 业 能 力 目 标 | 实地教学实践 |
中小学体育课实习 | 锻炼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组织、方法与评价的知识实操运用能力 |
学以 致用
实践中再学习 |
体育行业俱乐部 | |||||
体育企业实训基地 | |||||
教资考试模拟 | 笔试试练 | 提高教资报考率与录取率 | |||
面试模拟 | |||||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 课外体育训练 | 认识学校课外体育的特点与作用;促进主题性课外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能力 | |||
课外体育竞赛 |
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方案强调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改革,注重过程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改革方案包括设计考核形式与教学手段、合理设计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性评价”的考核构成及要求等。通过改革,将《学校体育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去,形成过程性结合实践考核的创新考核模式,助推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同时,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表5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分配表
考核形式:考查 | |||
组成 | 项目 | 权重 | 内容 |
过 程 性 评 价 | 平时作业 | 10% | 满分100分,共2次作业。主要针对课程知识目标的考查。 |
综合性大作业 | 20% | 满分100分,共2次作业,每次50分。主要采取绘制案例报告的形式。 | |
团队作业 | 20% | 满分100分,共2次作业,每次50分,随堂完成,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教学互动性。 | |
课堂表现 | 15% | 回答问题的次数与质量、记笔、与组员的配合、纪律遵守、师生互动、作为课堂表现的评分项目。 | |
考勤 | 5% | 满分100分,病事假每次扣10分,旷课扣15分/次,迟到早退扣5分/次,当考勤成绩扣分低于60分,取消考试资格。 | |
小计 | 70% | ||
实 践 性 评 价 | 教学实践活动 | 30% | 满分100分,1次小组合作模拟教学:组织实施一堂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教师进行总成绩评定,各小组再根据成员贡献大小自行评定每位成员的成绩。 |
小计 | 30% | ||
合计 100% |
杨旭老师在教学改革领域实践探索,并发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考核改革新动能研究》、《基于过程性考核对提升大学生学习参与度的研究——以学校体育学课程为例》、《学习体育学课程考核改革探究——以三亚学院为例》、《产教融合驱动下学校体育学课程“学练赛用”教学改革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推动》等与教学改革相关的优秀获奖论文。其中,荣获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科报论文一等奖。
学校体育学课程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与方法,致力于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出色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深耕产教融合,构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桥梁。
排版|韦嫣然
校对|冯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