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弘扬的历史使命。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将民族传统体育学设置为体育学二级学科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学按照学科建设规定,逐步建立起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学术体系,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树立中华民族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秉承三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推动“跨界”“跨区”“并行”的教育理念。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面向国家和海南自贸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以“以武铸魂 以术弘德”为育人理念,以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为旨向,培养具备一定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与传承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五年来专业建设以国家教育部标准与要求,结合学校、专业战略发展,对标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紧扣海南自由贸易港对高端体育人才的需求,挖掘地域优势的海南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十四五期间基于学校产教融合“三教、三融、三创、三实”的发展指引,在国家、政府、学校政策支持下,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与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赛练协同创新,积极投身校企协同发展,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代重任。专业发展以跨界校园、跨区校园、并行校园的目标导向,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建设,产品思维课程创新、产教融合综合育人平台的搭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论的同时,获得实践平台和服务社会的机会,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肩负起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润物细无声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
“三个校园”构建产教协同新生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的逻辑路径
“跨界校园"作为现代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范式,通过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空间、资源、机制"的三维重构,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辟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在空间维度上,突破传统校园的物理边界,与国家体育总局、国标体育产业、企业、实习基地、特色体育IP等协同育人。
专业将以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为己任,注重实践育人、知行合一,坚持教育同社会发展、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思想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类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实践中,将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社会实际中,拓展学生的眼界与能力,进一步推进专业教学创新,适应并加速建设数字化赋能教育的变革。
顺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在三亚学院更名三亚大学的关键之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进一步将产教融合特色育人模式走实走深,对标专业特色目标和反战短板进行深入分析,并切实落实李书福董事长“跨区”“跨界”“并行”三个校园办学思想,总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中高价值岗位的标准,理清专业建设的逻辑路径,优化“三个校园”赋能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的逻辑路径。
文字|李晓媛
排版|刘一凡
校对|冯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