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数字化+思政铸魂赋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2025-07-21      13

武术与民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导向,紧扣三亚学院“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育人使命,以培养专业学生在武术传播、推广中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各项目立足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及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需求,着力凸显专业育人的教化功能与育人价值。一年来,专业以数字化赋能+思政铸魂赋能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为贯彻落实《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中国武术段位制(2022年试行)》等文件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一校一品”武术(段位)进校园工作,三亚学院被授予全国学校段位武术进课堂教学实验点通过一年来,段位拳教授、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各项成果产出。在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武术分会20251月工作会议中,三亚学院获全国学校段位武术进校园课堂教学试点工作获卓越贡献奖、李晓媛副教授获课程思政建设奖。

2024-2025春季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结项

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校级各类教学类项目结项评审中,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数字化一专业一课程《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武术》以及校园品质提升专业实践示范项目顺利获批结项。

《武术》“三维”课程思政育人要素

师生共建模式数字化课程

《摔跤》课程建设以重视过程、以赛促教为模式。课程除期末考核外,强调重视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后录制学习技术视频,撰写《摔跤》课程教案和实际教学,课上角色转换等。

《武术散打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数字技术学习”到“职业赋能”为目标导向,打破传统单一训练模式,构建“技能+素养”一体化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武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

《跆拳道》课程建设聚焦学生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课程融合实战技法训练、教学能力提升与文化精神引导,注重理论与实践协同、技能与素养并重。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引入Padlet互动平台作为辅助工具,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学生通过平台提交训练视频、技术分析和教案反思,师生之间可即时互动反馈,构建“学习—展示—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始终围绕“德一技一能”三个主体内容,探索有文化支撑和价值引导的铸魂育人新方式,着力突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使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传承、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能力,通过课程多维的设计,以数字化手段指导教学、课程思政融入、学科竞赛拓展、联动社会服务专业实践平台,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全面育人目标。

供稿人|李晓媛

排版|张莹娜

校对|李红云

上一篇:下一篇:
  • 联系方式: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 联系电话: 13118965354(假期)
  • 联系邮箱: tiyu@sanyau.edu.cn
  • 招生咨询: 13118965354(休闲)、18646117773(民传)、18363562444(康体)
体育学院公众号 体育学院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