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思维的课程改革,是把课程视为一种“产品”,并借鉴产品开发的策略和方法来改进课程,这种思维方式关注课程的实际效果,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它强调课程设计应考虑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我院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线上、线下以产品思维为导向的特色课程研讨会、专题优化会议,经过6轮的筛选、修改优化,立项10门以产品思维为导向的特色课程建设,休闲体育5门课程(三人篮球、体育赛事组织与策划、少儿体适能、冲浪、定向运动)、武术与民传专业3门(武术套路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舞龙舞狮、跆拳道)、康体专业方向2门(户外运动、水上救生技术),课程建设取得丰硕转化成果,初步形成同行示范性优势课程。
一、对标课程建设标准、加强研讨与指导,积极推动产品思维导向的课程改革
1.开展产品思维为导向的特色课程研讨会
8月3日,我院线上召开基于产品思维课程改革研讨会,对基于产品思维课程思想、建设路径以及成果形式进行研讨。葛耀认为,一要对课程进行定位,二要组建校内教师和行业导师的课程团队,三要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产教协同。基于产品思维课程改革的“产品”应从三个层面展现可视化的课程成果,一是课程本身层面,课程改革形成的可推广数字化教程、教学案例、应用型教材等;二是师生成果层面,创新创业、就业落实率、社会服务的影响力、考取的资质证件、各类获奖、发表论文、发明专利、策划方案等;三是课程改革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果转化,如:开设的培训班、被采用的赛事策划方案等。
2.基于产品思维为导向的特色课程建设专题指导会议
8月18日,为了更好的建设基于产品思维为导向的特色课程,体育学院召开了线上专题会议。葛耀在会议中做了《基于产品思维的特色课程改革框架设计与实践案例》的专题讲座,通过对产教融合规划背景的解读,为教师们梳理了校企共建特色课程的框架;通过对高价值、中高价值岗位标准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标准的分析,将课程建设分为直接对接岗位课程和间接对接岗位的课程类别。然后结合实际案例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产品形成等方面为各门课程改革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3.基于产品思维课程建设标准研讨会
8月28日,体育学院开展“基于产品思维课程建设标准研讨会”,会议从建设目标和建设指标两个方向解读了“产品思维导向的课程建设标准”。葛耀指出基于产品思维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适应高价值岗位需求的能力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知识图谱,并加强相应的能力培养。此外,课程内容也要与行业需求同步,课程团队建设要跨专业、跨学科组建团队,并促进校内外教师的协同创新。
4.各专业开展基于产品思维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改革研讨会
9月9日,分专业开展基于产品思维的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改革研讨会,旨在让专业教师们充分理解学校产教融合战略思想以及产品思维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路径。
5.学院开展基于产品思维课程改革交流会
1月10日,学院开展基于产品思维课程改革交流会,10门课程结合产品思维课程建设标准汇报了本学期产品思维课程建设现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二、基于产品思维导向课程建设取得初步转化成果,部分课程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1.冲浪课程:与三亚市体育旅游协会共建冲浪人才特色培养班
2.定向运动课程:定向运动队荣获2023年海南省定向运动锦标赛亚军
3.三人篮球课程:顾志勇受邀担任2023年民体杯全国珍珠球比赛技术官员,葛耀老师被聘为三亚市篮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
4.武术套路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课程:李晓媛老师带领学生参与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事保障;武术套路队荣获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集体项目一等奖、单项项目4金5银7铜;荣获得全国模特大赛“最佳风采运动员”奖;荣获海南省首届武术竞艺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编排奖;荣获2023年第三届海南武术节集体项目一等奖,单项奖7金、11银、11铜和优秀组织奖。武术表演荣获三亚学院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决赛课程思政组二等奖。
5.舞龙舞狮课程:在海南省舞龙舞狮公开赛中获得竞速舞龙、自选舞龙和创意舞龙三等奖;并参与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6.跆拳道课程:开展以产品思维为导向的跆拳道课程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师生受邀执裁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青少年跆拳道巡回赛。
7.户外运动课程:芦燕老师参加户外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户外运动课程荣获三亚学院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决赛产教融合组一等奖;户外运动课程被推荐国家一流课程申报。
8.水上救生技术课程:谢春生老师通过高级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我院教师谢春生受邀参加国职潜水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评工作
9.体育赛事组织与策划课程:参与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全国民运会测试赛赛事保障
文字|葛耀
排版|杨涛慧
校对|冯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