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不仅是三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着力点,也是学校抢抓机遇不断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关键发力点。学校赋予产教融合工作优先发展的地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三亚学院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在三亚学院产教融合总体规划指引,体育学院从暑假开始部署产教融合新征程,从全体教师动员,到规划指引与交流,再到战略落实与推进,正在体系化系统化的有力推进,全方位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向产教融方向转型。
一、立战略方向、理发展思路、鼓学院干劲:校领导莅临学院开展产教融合专题调研
7月12日,陆丹博士、校领导王丹到访体育学院,就体育学院开展产教融合情况进行调研。
陆丹博士表示,学校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顺应新的时代发展,如何跟上形势紧迫的变化,需要每位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国家大力倡导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大家都应该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深入思考怎样做好学院的产教融合,怎样用产品的思维去建设课程和专业,把“三创三实”落到体育专业的办学上。
陆丹表示,体育专业有其特殊性,如何有效灵活地利用资源来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以发挥最大的效益,服务好学生,服务好课程,服务好专业,让我们的专业有特色,让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从而助力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首先是要以前瞻性的思维去对标我们的学科,还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去对标对应的头部企业,最后要以产品思维来解决我们的岗位需要。
陆丹勉励体育学院全体教职工,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深入思考并结合市场的需要,主动作为,积极打通和整合已有的资源,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产品、专业产品,行稳致远,运用产品思维、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来打造体育学院新IP。
二、同心同向、集思广益、卓越向前:专题研讨助力学院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1.学院召开产教融合专题研讨会
7月22日,体育学院于线上召开产教融合专题研讨会。会议对《三亚学院产教融合总体规划指引(讨论稿)》进行了传达,并对体育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工作的思路和模式进行了探讨。
院领导葛耀表示,体育学院的学科建设要立足于产业发展的实际,校企共建共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思维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打通课程从知识到技能到能力再到上岗解决问题的路径,培养学生的经营能力,实现育人和用人的“零距离”。
院领导黄桂玲表示,要充分认识产教融合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三创”,实现“三实”,坚定不移的走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体育学院全体教职工要统一思想、集中力量、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体育学院的产教融合工作,“引企入教”、“推教入企”打造高质量的新型双师人才队伍。
2.各专业召开产教融合学习专题研讨会
7月23日,各专业于线上召开产教融合学习专题研讨会,学习国家产教融合相关文件、三亚学院产教融合规划指引,对体育学院关于产教融合规划理念进行研讨。
3.学院召开产教融合推进工作会议
8月1日,体育学院召开产教融合推进工作会议。院领导葛耀对《体育学院产教融合规划》进行介绍,然后各专业根据专业发展实际,针对《体育学院产教融合规划》进行讨论,葛耀希望各专业跟进学校发展方向路径的调焦调整,主动应变、积极作为,锚定产教融合新方向并产出更多实际成果。会议要求各专业组织教师进一步研讨,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各专业的《产教融合规划》。此外,会议讨论了校企共建特色人才班的基本框架。
4.同心同向、卓越向前,助力学院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8月11日,体育学院举办暑期教职工大会。院领导葛耀强调要增强“同心同力”的意识,切实按照学校产教融合规划指引,各专业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推进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和基于产品思维特色课程建设。同时,他表示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责任和教育能力,成为产教融合战略环节中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
8月12日,体育学院召开体育学院产教融合规划及推进计划线上会议。会议围绕“立足实际、创新实践、铸就实力”主题展开。院领导葛耀通报了学校对产教融合的部署以及学院对产教融合工作的响应。他立足学科发展实际、产业发展实际、学院发展实际,提出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创新实践的具体举措,即以“一个目标、两个对标、三个难点、四个亮点、五项重点工作及方案”为指导,形成实力推动学院整体发展。并对学院产教融合相关工作进行部署,提出时间倒推表。
三、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真抓实干:阔步迈向体育产教融合发展新征程
1.推进基于产品思维为导向的特色课程建设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线上、线下以产品思维为导向的特色课程研讨会、专题优化会议,经过6轮的筛选、修改优化,立项10门以产品思维为导向的特色课程建设,休闲体育5门课程(三人篮球、体育赛事组织与策划、少儿体适能、冲浪、定向运动)、武术与民传专业3门(武术套路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舞龙舞狮、跆拳道)、康体专业方向2门(户外运动、水上救生技术)。
2.加强“产教通”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产教通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职工积极外出了解行业最新咨询、提升业务能力。本学期,学院近50人次参加了各类型专项培训,10余人次深入行业一线实地调研。教师深入行业实践8人次、参加行业培训/研讨35次,获得行业资质30项,各2人晋升国际级裁判和国家级裁判。
3.整合内部资源,积聚外部资源,引资入校
学院产教融合工作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各专业跟进学校发展战略方向路径的调整,锚定产教融合战略方向,压实责任、主动应变、积极作为,在全体教师“同心同力”努力下,整合了内部资源,积聚了外部资源,引进优势资源入校,对标行业高价值岗位标准及特征,推进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基于产品思维特色课程建设和人才特色班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学院发展实力。本学期签订产教融合基地8家、访企拓岗10余家、战略合作意向6家、共建特色人才培养班1个。
4.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院与三亚市体育旅游协会、三亚市龙狮协会、三亚市龙舟协会、三亚市冲浪专委会、宁聚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海南海之乐旅业有限公司、三亚市脊任康复中心等多家协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专题座谈会。
与会企业表示,与三亚学院体育学院的深度合作,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影响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负责人表示,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为专业建设、课程优化、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座谈会上,双方就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共同开发课程、互派师资、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模式进行了交流探讨,以期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力支持和共同培养,推动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向社会输送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5.与三亚市体育旅游协会共建冲浪人才特色培养班
学院与三亚市体育旅游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潜水、冲浪、摩托艇等水上运动课程的培训与资格证书考取工作内容,解决体育旅游行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需求问题,向社会输送优秀的行业应用型高级人才。
文字|葛耀
排版|杨涛慧
校对|冯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