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我院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5月22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展课程评价方式与考核改革交流会。会议由专业教师施鲜丽副教授主持,全体专业教师参加。
会上,施鲜丽副教授首先介绍了课程建设过程性评价的要求,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修订完善教学大纲。过程性考核占比和实施要求应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予以明确说明,过程性考核方法至少运用4种,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一般为40%左右。
第二,科学制定本门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明确过程性考核各种形式的考核内容、建立电子题库、明确考核要求、时间进度、评分标准与评分权重。
第三,客观公正评定成绩。在开课初期,须将本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告知学生,并按考核要求布置考核内容,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客观、准确、公正评定考核成绩。
第四,及时反馈考核结果。要注重考核评价反馈,各类作业、论文、实验报告等要认真批改并及时为学生提供诊断性、及时性且有意义的反馈意见,促进和支持学生深层次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第五,完整归档考核材料。过程性考核成绩应在结果性考核之前汇总完成,主要包含实施细则、考核记录、考核结果、反馈记录等支撑内容。
施鲜丽副教授结合自己所教授的《中国武术导论》课程,介绍在课程考核改革中的经验。按照学校高教处的要求,对课程大纲进行修订,考核方法运用达到4种以上,主要通过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课堂笔记等课堂表现、课堂测验、章节作业、团队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50%。
民传专业老师们根据自己教授的课程展开讨论,交流经验。李晓媛副教授、杨旭副教授分别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例如:个别学生考勤虽然是满勤,但是课堂表现不佳,就不能给满勤的分数;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课外学习?可采用微信小程序打卡等手段。王玉强老师对如何使用微信小程序“群接龙”检查同学们的技能打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改变教学方式和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是落实教育部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此次专业活动为专业教师搭建教学研讨的平台,以传帮带的模式分享经验与心得,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驾驭能力。
文字|施鲜丽
排版|刘一凡
校对|冯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