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学改革的进步,体育学院户外运动方向课程——定向运动课程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定向运动是集智能、体能于一体的运动,简易性、趣味性、选择性、耐力性、自然性、高策略性、多样性;培养学生运动中逻辑思维、阅读、合作与领导力等能力;推动实现体育与课程目标,顺应了该课程改革的潮流;增加学生的人生阅历,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扩展知识面。
❖运动能力:提高识图能力、标定地图及确定站立点能力、促进学生耐力发展;
❖健康行为: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提高学生独立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防素质;
❖课程思政:增强规则意识、增强学生意志品质、提升包容、理解能力。
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专项体能、技术、游戏和比赛等几个模块。理论知识以起源与发展、地图元素、指北针基础、赛制及其规则等为主;专项体能以学生的耐力、核心力量、折返跑训练为主;技术以初级、中高级为主,突出实战中的运用,围绕简单的游戏规则与百米、短距离赛形式以及定向运动3种(积分、接力、团队)赛制进行实践活动,形成以定向运动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技术螺旋上升学习规律,能够独立完成一张城镇公园的定向越野地图,熟悉比赛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在现实场地中带领学生进行“游学”,在“边走边学”中将实地地貌、地物,进行地图符号的转化。根据学生人数要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或团队,进行现场实地讲解,并根据知识点提出问题,学生给出的讨论结果,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若干问题组成的“问题串”是将定向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定向运动》课程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定向运动相关理论、知识与突出专项技能,具备定向运动项目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素养,能在体育定向运动俱乐部、定向协会、政府等行政部门从事定向教练员、定向制图员、定向裁判员、体育产业经营和体育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回应了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社会服务”人才目标逻辑框架。
排版|刘一凡
校对|冯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