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指山革命老区毛阳镇唐干村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健康接力”。3月21日,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以“体育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走进了五指山站。我院教师杨旭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广场舞国家一级裁判员,担任了本次健身操舞项目的技能培训导师,并带领学生团队,在这片海南岛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红色热土上,开展健身操舞公益培训,以专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将高校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
一、产教融合:从课堂到田野的育人跃迁
此次活动,学院以“高校赋能乡村”为纽带,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实践服务—反馈优化”的全链条产教融合模式。此次乡村服务既是公益行动,更是生动的实践教学课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方案设计、群体沟通与临场应变,将《健身操》课程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直面基层健身需求,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与专业自信得到显著提升。
专业赋能:健身操舞点燃乡村活力
师生团队针对当地中老年群体健身意识薄弱且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结合科学锻炼方法与黎族文化特色,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推广的《让幸福飞起来》这一红色主题广场健身操为基础,将黎族舞蹈的韵律节奏与现代有氧运动相结合,设计出低冲击力的动作组合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团队采用了“乡村教学五步法”,即“方言问候破冰、慢速分解示范、互助小组结对、积分激励打卡、成果展演固化”,并将相关经验进行了推广。
三、实践育人:在革命热土淬炼青春本色
这场跨越200公里的乡村实践,成为学生从“专业学习者”向“社会服务者”蜕变的成长催化剂。师生团队在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开展“健身操中的红色叙事”主题研讨。
休闲2401班徐梦洁表示:“在真实场景中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员,让我深刻理解了因材施教的内涵,这是教室里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休闲2401班学生周思敏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激发了她对于广场健身操的创编灵感,将红旗升旗仪式的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等动作提炼为舞蹈开场造型,以肢体语言传递奋进力量。
武术2201班学生王麒凯提出了“文化双创”设计理念,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他建议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例如开设“黎乡健身直播间”,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又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健康与致富的双赢。这一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杨旭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此次实践行动依托三亚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将专业教学与乡村振兴需求紧密结合,不仅是一次短期服务,更成为构建长效帮扶机制的起点,打造乡村振兴的“高校方案。我院将持续推动“课程项目化、项目社会化”改革,让学生在服务中深化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认知,推动师生走进乡村社区,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育“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体育人才。”
排版|刘一凡
校对|冯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