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建设|聚焦职业能力导向,打造高素质健身人才—— 《健康体适能》课程筑基“学训证岗”贯通之路
  2025-06-29 23:21      14


我院休闲体育专业核心课程《健康体适能》,作为衔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身体功能训练》等课程的重要桥梁。课程主讲教师王欣副教授始终秉持“运动塑造健康、专注彰显价值、热爱成就卓越、坚持实现梦想”的课训,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应用型健身人才。

一、课程建设理念:四维目标驱动,服务成长全过程

课程设置3学分、45学时,实践教学紧扣健身教练(初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知识—技能—素养—价值”四一体的教学体系:

1.知识维度:系统讲授健康体适能核心概念、评估标准、抗阻与有氧训练、拉伸原理等内容,精准掌握12大核心肌群的功能与训练要点

2.技能维度:聚焦实操能力,涵盖徒手、器械、杠铃、哑铃等多种形式,强化个性化健身方案的制定、训练保护与评估实施能力;

3.素养维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服务精神,系统提升其健康管理、问题解决、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与结构化思维等能力;

4.课程思政维度:融入生命教育与社会责任,弘扬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强化学生自律、自信、自强的健身职业品格。

二、教学实施创新:贯通式教学模式,多元化育人

课程采用“理论—实践—应用”贯通式教学模式,突出实战导向与能力落地。教学资源依托国家级规划教材,引入NSCA(美国国家体能协会)、ACSM(美国运动医学会)等国际标准,融合数字化资源,构建多维度学习生态。教学方式灵活多元,包括案例研讨、专项训练、随堂测评与任务驱动作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的过程可追踪教学闭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职业胜任力。

三、考核体系优化:多元评价夯实能力基础

课程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实战导向型多元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日常训练笔记;动作技术随堂测评;个案分析课程作业;阶段性体能与技能综合考核。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思能力与实操水准,为职业发展奠基。

课程成效:贯通学训赛证,赛事成绩斐然,赋能健身行业

《健康体适能》课程成功架起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有效贯通了“学习-训练-认证-岗位”的全链条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及其在人才培养、竞技成绩、服务行业等方面的突出成效,充分体现了我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健身人才、服务国家健康与体育强国战略的育人使命与责任担当。

1.学训融合促认证:课程深度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学生考取健身教练(初级)认证奠定坚实基础,铺就职业发展通道。

2.赛场佳绩显实力:教学成果在竞技舞台得到有力印证。近两年,我院学子在中国大学生健身健美锦标赛中屡创佳绩,争金夺银,展现了课程在竞技备赛、能力提升与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显著支撑作用。

3.人才输送强行业:课程持续为健身行业输送兼具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操能力与优秀职业素养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有力服务行业发展需求。

体育学院将持续深化《健康体适能》课程建设,通过拓展国际视野、优化实践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不断推动育人模式创新。课程当前所取得的系统化建设成果及显著育人成效,正是我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健身人才、服务国家健康与体育强国战略这一育人使命与责任担当的有力体现。


供稿|王欣

排版|张奕炜

校对|李红云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方式

  •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 联系电话:13118965354(假期)
  • 联系邮箱:tiyu@sanyau.edu.cn
  • 招生咨询:13118965354(休闲)、18646117773(民传)、18363562444(康体)

体育学院公众号

体育学院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