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由体育学院主办的暑期科研项目申报培训分享系列活动第二场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体育学科课题研究选题的策略与建议”为主题,特邀海南医科大学体育部教授、海南省运动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徐百超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院领导郝艳龙教授、王欣副教授、安娜书记及全体教师通过线上形式参与学习交流。
徐百超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从选题策略、科研规划、团队协作、学科交叉及成果转化五个维度展开分享。他强调,体育学科研究需紧密结合国家战略与地方特色,如“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海南自贸港建设”等政策导向,挖掘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课题。他以自身团队在“热带体育训练”“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服务”“体育赛事医疗保障”等领域的研究为例,指出选题应避免过于局限,需兼顾学术深度与社会需求。
针对社科与自科类课题的差异,徐教授提出具体建议:社科类课题需注重理论框架与团队协作,选题不宜过窄;自科类课题则需突出前期研究基础和预实验数据。他鼓励青年教师多方向尝试,积极参与校内外合作,“从校级课题起步,积累量变到质变”。同时徐百超教授特别强调团队搭建与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他分享其重点实验室通过整合运动医学、中医学、公共卫生等学科资源,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他建议三亚学院体育学院教师主动融入跨学科团队,依托海南地域特色(如少数民族体育、热带运动训练等),联合申报项目,形成“错位发展”优势。
在成果转化方面,徐教授以团队开展的“青少年防溺水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政策建议、科普推广、社会服务等方式将科研落地。其撰写的多份咨政报告获海南省领导批示,体现了体育科研服务社会的价值。
在问答环节,青年教师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融合”提出困惑。徐百超教授指出,两类学科思维可互补共生,建议通过文献研读、模仿写作、参与团队项目逐步过渡,最终实现“双翼齐飞”。副院长王欣提出实验室建设合作意向,徐教授表示期待未来与三亚学院共建科研平台,共享资源。
会议最后院领导郝艳龙教授总结表示本次分享会教师们要深入消化内容,主动对接团队,从“多写多报”中提升科研能力。此次培训为体育学院教师拓宽了科研视野,也为后续高水平项目申报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与地方需求深度融合,为自贸港建设贡献体育力量。
供稿人|刘一珩
排版|张莹娜
校对|李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