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由体育学院主办的暑期科研项目申报培训分享系列活动第三场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数字体育与学科建设”为主题,特邀国家体育总局数字信息办公室负责人、中国体育数字报专家赵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院领导郝艳龙教授、王欣副教授、安娜书记及全体教师通过线上形式参与学习交流。
赵军教授以“看见数字体育之光、点亮数字体育之光、反射数字体育之光”为逻辑主线,系统阐述数字体育的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驱动:在“数字中国”背景下,数字体育成为体育学科升级的核心引擎,需深度联动高校学科体系,构建“技术+体育”融合生态。而国内数字体育已获政策倾斜,如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国社科专项等资源支持。
2.平台化实践路径,三大资源平台:
数字体育平台(联合海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支持教材编写、期刊发布及活动策划;
数字体育期刊(北体大李永琴教授主编):聚焦学术成果转化;
数字体育项目:开放智能体测、无人值守体测等技术案例库。
千万元项目机遇:社工委原计划投入1000万元设立60个数字体育专项(因环境暂缓),提示高校提前布局。
随后赵军教授结合三亚学院实际,提出具体实施方案:首先学科建设要找准抓手,依托数字体育平台开发校本教材,植入“智能健身房”“虚拟赛事”等海南特色模块;其次懂得学会借力期刊资源发表研究成果,争取纳入国家体育总局成果评价体系。最后瞄准项目孵化路径,优先申报三类活动(数字体育大会-行业曝光、项目对接会-企业合作、专项技能培训-师资提升)。
在问答环节,青年教师们就“课程教学如何更好地跟数字结合,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使用数字化,而非依赖”提出困惑。赵军教授指出,可以通过点线面的方式,将各类资源以点的形式融入到传统的线性课堂,让学生通过扫码,实际体验、感受课堂所涉及到的知识,让理论课有实践课的体验感。
会议最后院领导郝艳龙教授总结表示,本次研讨会为学院数字体育学科建设按下“加速键”! 我们锚定三大行动:立即组建攻坚团队,打通教材开发、期刊投稿、项目申报的行业资源通道;全速启动特色课程,将“智能体测”“虚拟赛事”植入教学;全力抢占国家级项目,备战千万元专项与热带数字体育创新中心申报。未来,我们要打造 “防溺水预警”“黎族体育数字化”“跨境电竞”三大海南IP,构建“体育+新能源+文化”跨域生态。数字化转型是生存必答题,全院须以“低头深耕”的实干和“抬头看路”的格局,在自贸港建设中打响三亚体育数字品牌。
文字|刘一珩
排版|刘一凡
校对|李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