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体育学院院领导郝艳龙、安娜、王欣,系主任李晓媛、办公室主任肖育苗、教学秘书徐燕敏、康体专业负责人刘一珩召开共同学习“迎难而上、主动求变,以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办好学校——陆丹理事长在三亚学院理事会的发言”专项会议。
院领导郝艳龙谈到,陆博士的讲话高屋建瓴,发人深省,是在AI大环境下,主动求变谋发展的行动纲领,同时与三亚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体育学院一定要切实学习讲话精神,把“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贯彻始终。破局思路与再出发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主动出击,积极调整,遵循激励教育“战略聚焦”,把招生和就业为标识的人才培养质量上升一个新高度。
院领导安娜谈到,基于陆丹博士讲话精神,结合体育学院实际,梳理学习情况及行动要点如下,危机意识觉醒深刻认知生源质量双降、民办教育生存环境剧变的严峻性摒弃“小康即安”思维,直面AI变革对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性冲击。战略方向校准,锚定“大健康与生活服务”垂直领域,重构体育教育价值链条。确立“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核心标尺,破除学科本位惯性。结构性改革共识,认同“课程树”体系是应对场景化就业的关键路径理解“学科平科研筑基+学院平台教学落地+专业对接微场景”的三层架构。要持续跟进学校此项工作的目标设定、路线图、时间表。体育人要走先一步、走实一步。
王欣院助谈到,要持续关注人才培养千人千面主体画像,把学生的需求,用户的画像维度构成作为铆钉点,突出自我效能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人机共生,职业想象憧憬。芯位教育平台上面的课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关注度,其前端学生画像,之后是对接岗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上归类更精准,大纲不能各自为政,课程目标设计对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要达到效果。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精准强调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同时提出项目制要主动拥抱AI。
系主任李晓媛谈到,自下而上的研讨和思路架构非常重要,课程调整的技术路线不能缺乏主体性,人培对学生,执行是老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给出明确信号课程体系如何优化,执行层面更清晰配置。在新的课程体系里面四类课程体系执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精确。
康体专业负责人刘一珩谈到,学习过程中,深知针对核心课程架构需要进一步补充材料。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对口和微调,包括课时量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精准调配。 面对市场环境和行业变革、场景变化先谈责任,再谈可行性。
下一步,体育学院将根据学校教学管理要求,加速进行课程体系重构、专业场景化改造、AI化能力建设、招生就业联动和品牌突围。八月底前完成核心课数字化改造方案。本学期内完成休闲体育专业试点“企业场景工坊” 和 微场景课程开发进度与就业市场匹配度分析报告。
排版|张莹娜
校对|李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