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峨眉胜利闭幕。期间,除了高水平的赛事角逐,五场武术名家讲坛、两场武术展演及“金顶论剑”等配套活动同步开展,为全球武术爱好者呈现了一场融合文化传承与专业交流的盛宴。体育学院精准把握此次学习契机,组织武术学子深度参与名家讲坛,以“体智协同”为导向,在大健康服务相关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应用上实现突破,更在李连杰关于武术文化传承的分享中强化敬畏之心,提升职业素养与专业认同感,彰显了学院多元化育人平台的育人实效。

名家讲坛多维赋能夯实大健康服务与管理根基。
此次五场名家讲坛聚焦传统武术的技法传承、文化内涵与现代康养服务应用,覆盖从技术实操到理论研究的全维度内容,与体育学院“以大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为学子搭建了“体”(技能)“智”(理论)双向提升的学习桥梁。



在理论层面,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专家从“中西体育比较”切入,对比传统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在训练理念、价值导向中的差异,更提出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如将西方竞技体育的科学评价体系融入传统武术,让武术在大健康领域的效果可量化、可推广。“以前总觉得传统武术‘重体验、轻数据’,厉老师的分享让我意识到,要让武术更好地服务大健康,必须兼顾文化底蕴与科学逻辑。”学子龚乐高的感悟,正是学院“体智融合”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 而专家刘新关于“太极与情绪健康”的国际前沿研究,更是直接对接大健康服务的核心需求。通过国内外临床案例与研究数据,阐释太极运动如何通过调节呼吸、舒缓肌肉,干预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国际武打巨星、武术文化传播者李连杰以“武术与人生:志愿者精神”为题的分享,成为武术学子收获最丰的“精神课”,更让他们对武术传承的敬畏之心与职业素养有了深刻认知。

多元育人显担当 搭建成长“立交桥”。
此次组织体育学子积极参与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名家讲坛,是学院长期践行“多元化育人、对接产业需求”理念的缩影。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在实践平台上,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的双轨体系——既组织学子参与国际国内武术赛事、名家研习,又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在社会服务中,引导学子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服务指导,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实效。

此次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的学习机会,让体育学子学习国际前沿的“武术+大健康”理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体育、大健康领域的合作,通过名家讲坛、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更多元的形式,为学子搭建成长“立交桥”,助力学子在专业与大健康服务的赛道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图片|李晓媛
文字|李晓媛
一审一校|李晓媛
二审二校|王欣
三审三校|郝艳龙
排版|邵顶樟
校对|赵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