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上午,施鲜丽副教授以“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的应用路径探讨”为主题,为学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知识分享。本次讲座聚焦传统体育与现代健康管理的融合,系统拆解传统体育与现代运动康复的融合逻辑,分析了太极拳与八段锦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科学机制与实践策略,为学生搭建起专业知识与社区健康服务的实践桥梁。

传统运动的慢病管理价值与社区实践方案
施鲜丽副教授从传统运动基础、社区慢病现状、应用机制及推广路径四大维度展开讲解。她介绍,太极拳与八段锦均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前者以柔缓连贯、圆活合一为特点,后者以舒展简洁、动静相兼为优势,二者均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中医原理,实现身心同养的养生功效。针对社区慢病高发现状,施鲜丽副教授阐述到,太极拳、八段锦通过独特的运动机制,能有效改善慢病患者身体机能——太极拳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八段锦能使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58%,且二者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等方面效果显著。
在实践应用层面,施鲜丽副教授通过多个社区成功案例进行了分享:
(1)通过6个月八段锦干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从8.5%降至7.2%;
(2)COPD患者经太极拳康复训练后,住院率下降25%。
施鲜丽副教授强调,社区推广需构建“体育+医疗+社区”三方合作模式,通过标准化教学、个性化方案定制及健康跟踪机制,让传统运动真正融入慢病管理体系。

讲座中的互动讨论与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受启发。学生表示:“之前只知道太极拳、八段锦是传统健身项目,没想到在慢病管理中有这么科学的机制和显著效果,这让我意识到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远超想象。”参与小组讨论的学生提到,讲座让他们明确了未来学习方向,“以后会重点关注体医融合相关知识,希望能通过专业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针对学生提出的“运动强度把控”“特殊人群动作调整”等疑问,施鲜丽副教授的细致解答更让学生收获颇丰。不少学生表示,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练习传统运动功法,为未来参与社区健康服务积累实践经验。

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传统运动现代价值的认知,更推动了体育学与医学、公共卫生学的跨学科对话。施鲜丽副教授在讲座中提出,传统运动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核心在于“体医融合”的跨学科协作——既需要体育专业人才提供运动指导,也需要医学专业人员把控健康风险,更需要协同搭建社区服务平台。
这一理念为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学院或将围绕“传统运动与健康促进”开设交叉课程,培养兼具传统体育运动与健康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讲座所聚焦的研究方向,也为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明确靶点,助力挖掘传统体育的现代科学价值,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体医融合”的创新方案。
此次讲座的举办,不仅让体育学院学生明晰了专业使命与发展路径,更推动了传统运动在大健康领域的学术传播与实践落地,为跨学科协同应对慢病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借鉴。
图片|施鲜丽
文字|施鲜丽
一审一校|施鲜丽
二审二校|刘一珩
三审三校|郝艳龙
排版|张莹娜
校对|赵雪梅



